用三年时间,历经无数次技术打磨,带领团队构建智慧安防的“校园盾牌”“社区盾牌”“企业盾牌”,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敏锐感知、精确预警,走出“数据警务、智慧公安”建设的基层实践。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派出所所长施永康,这个法学专业出身的“技术迷”,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探索中,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,实现了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在校园安保、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、民心项目中的完美应用;他创立的标准成为了全市、全省智慧技防校园建设、智慧技防小区建设的规范和样本,为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筑牢了一道道平安防线。
全国首创“校园盾牌” 建设标准全省推广
在相城区漕湖学校门口,只要有人持有棍棒等可疑物品或者在此频繁徘徊,这些异常行为就会被智能探头实时捕捉到,并自动向派出所和学校预警。而这仅仅是汇聚众多科技成果的“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”其中一项功能。
这一平台的发明者就是施永康。“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发,守护好学校和孩子,是基层派出所义不容辞的职责。”施永康认为,在校园安保中,光依靠人力物力的投入远远不够。百密一疏,如果没有足够的预警预防能力,再强的安保体系,也无法抵御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。
凭借超前的意识和理念,施永康借助科技兴警的“东风”,为师生们营造一个智能化的安全空间,并把这项在全国尚属首创的工作命名为“校园盾牌”。为了找到设备的最佳配置,施永康和团队反复查阅历年来的涉校案件,并与学校、政府部门、科技公司等多次座谈,全面了解情况。安保体系的建立,并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,而是要有超前的系统思路,针对性开发,有机组合,力求发挥最大效果。施永康告诉记者,电子防冲撞栏、师生分流通道怎么设置,视频监控系统、智能识别系统如何布点,人员统计系统、消防火眼预警系统如何运算……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战数据支撑,而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经验可循,只能靠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和研究中积累数据。
拿设置平安大道智能可视对讲报警桩为例,施永康带领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多次进行调试,综合在校生的平均身高,将原有的报警桩缩短了20厘米,方便低年级学生使用。“施所长很细心,也很有创意,他提出的点子对我们开发人员来说一直是挑战,但也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实用。”“校园盾牌”建设项目工程师小孙说,在“校园盾牌”建设过程中,施永康先后提出建设性意见100余条,优化方案20余次,间接助推产品技术攻关7次。
随着“校园盾牌”的启用,为实现“警校联动”处置突发事件,施永康自己带头,成立了由民警、特勤、老师、保安、志愿者组成的护学岗团队,在上下学期间,守护学生安全。漕湖学校校长吴雪平说:“‘校园盾牌’不但可以保护学生、老师的安全,还让学校实现智能考勤,我们学校也有获得感,大家全力支持。”截至目前,“校园盾牌”先后提前排除风险因素82条次,查获“黑校车”一辆,漕湖学校周边的纠纷警情下降了17.2%,可防性案件警情下降了11.9%,有效保护了辖区12000余名师生及家长的安全。如今,以漕湖学校为样本的智慧校园“十防十建”标准已在全市、全省推广。
甘当“土味儿”所长 带着泥土气更易亲近群众
玩转大数据的施永康,文质彬彬,但只要一走进辖区,他就操着一口纯正的“土话”。常常蹲在群众身边拉家常,他是老人口中的“弟弟”警察。“辖区群众大多是被征地农民,非常淳朴,和他们交流,一定要蹲下身来,让他们感觉到尊重和平等,让自己身上多一些烟火气、泥土气,他们才会接受你、认可你、支持你。”施永康说。
漕湖地区有8个大型动迁安置小区,2016年以前,一度因为技防物防配套差、人防薄弱,部分群众又一时难以改变原先的生活习惯,导致小区管理混乱,警情持续高发,群众反响很大。
几乎在建设“校园盾牌”的同时,施永康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,选择治安相对复杂的漕湖花园五区作为试点,推进安防改造,打造“社区盾牌”。项目批准后,施永康没有立即开工,而是踏踏实实走访群众。“用所里民警老顾的话说,辖区几十年的‘光脚农民’刚适应‘穿鞋’,一下子要门禁、刷卡、集中充电,恐怕很难一下子接受。”施永康说,“只有关上老百姓心里的‘防盗门’,改造基础才会扎实。”
为此,施永康带着社区民警,隔三差五就往五区跑,他还专门设计改造民意问卷、历年案例展板、小区改造前景等资料,设立警方咨询台,每半月一期,连续六期在小区开展宣传,告诉老百姓为啥要改、怎么改、改后怎么好。“施所长很仔细,就拿在楼道里配置简易喷淋系统来说吧,他带着我们反复调试,不仅要实用稳定,还要兼顾老百姓的方便。”漕湖二社区社区书记苏其峰说。
在安装小区地下非机动车库门禁刷卡机的位置时,施永康发现地下车库的通道又窄又陡,还有转弯,他找来辖区群众常用的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实地推或骑下地库,不慎摔了一跤。也正是这一跤,让施永康发现了区别,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的油(电)门在右手,如果门禁设在左边,刷卡时容易因为误拉油(电)门发生危险。最后,经过反复调试,他和施工方确定把刷卡机设在右手1.5米高的位置,既方便刷卡,也减少了不安全因素。
家人责怪施永康:“哪有你这么当所长的,这点小事都要亲自去。”施永康笑着说:“所长就是个‘兵头将尾’,摔一跤总比年纪大的老百姓摔出事情来好。”
工作中,施永康总有这样的“纠结”:工作有没有到位、群众有没有受益?辖区空巢老人较多,他和社区沟通,为老人提供“一键通”电子设备,让老人遇到困难时一键求助,并能快速定位。有群众反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离楼道太远,他便优化方案,在楼道口设置小型充电棚,并留出采光距离,采取软布棚顶,防止下雨噪音扰民。
半年后,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支持率上升至96.2%。自2017年2月底完成改造至今的两年半来,漕湖花园五区保持着盗窃、“黄赌毒”、火灾等警情的零发生,居民的房租收入平均比同地段其他小区高出25%,而且一房难求。
从漕湖花园五区“旧貌换新颜”的成功实践中,施永康提炼出智慧小区“七防七建”的“漕湖方案”,并在全区30个老旧小区推广,成为保民平安的“社区盾牌”。这一创新做法让改造区域的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近四成,辖区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.3%以上。
带领“金点子”团队 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
“哪有一个人能包打天下,我最感激的是有一个团结智慧的集体。”施永康说。
AI、5G、物联网……平日里,他一有空就喜欢和民警一起聊“警务新词”,还集思广益将这些新名词因地制宜、及时落地,在实战中无缝对接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在社区管理中,施永康主动将小区警务室与四级综治网格力量相匹配,深化警格与网格“双网融合”,实现“人在网上走,事在格中办”。2018年,漕湖派出所通过网格化解矛盾纠纷1256起、消除安全隐患12978个。
在校园安保中,他带领团队牵头推动“一校四方”工作机制落实,明确校方、警方、家长方、志愿者方“四方”责任,相互协作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。
针对社区警力不足、逐户走访困难大的问题,他和团队创新地将供水、供电抄表工吸纳为平安志愿者,从异常水电用量中发现问题症结。“我管辖的社区有100多幢居民楼,几千户人家,就算一天走访10户,一年也走访不了全部住户。”社区民警顾欣说,通过水电分析,可以对问题住户开展精准走访。今年1至8月,顾欣在辖区成功发现群租房26间、黑作坊3个。
今年以来,随着公共安全监管工作越来越重,施永康又马不停蹄地在琢磨“企业盾牌”建设。“虽然企业安全监管有主管部门,但平安不分份内份外,前期强化预警预防总归是好的,再说自己已经习惯快节奏的工作模式,停不下来了。”施永康说。
停不下来的施永康,家离派出所将近50公里,但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所,最后一个离所,为的就是能够多挤出点时间走访辖区、改进工作,让辖区更平安。三年来,他的车累计行程超过了10万公里,如实记录下他的工作历程。停不下来的施永康和团队用一系列好创意、金点子,夯实了辖区的平安基础,公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在九成以上。
如今,以漕湖派出所的成功实践为模板的“社区盾牌”“校园盾牌”已在全市、全省推广,正带给更多的人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的平安与幸福。